歡迎訪問廊坊市農林科學院官網!
當前位置:
  • 首頁
  • 科技成果
  • 自主技術成果
  • 日光溫室桃無需冷栽培模式提質增效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植保研究所 馮爭光 1278 閱讀 2022-11-02 發布時間

    自然休眠是溫帶地區露地栽培條件下落葉果樹生長發育過程中一個不可逾越的階段,是對冬季低溫環境的一種適應性。落葉果樹進入休眠后,通常必須經歷一段漫長時期的低溫,滿足一定量的低溫積累之后才能繼續萌芽開花進入下一輪生長發育,這“一定量的低溫”積累稱為需冷量。設施果樹栽培中休眠不夠,需冷量不足,常會導致不萌芽開花,或萌芽開花不正常(萌芽開花晚、萌芽率低且不整齊、生長結果不良)。

    傳統意義上的果樹開始進入休眠和需冷量開始積累基本是同步的,即果樹落葉后開始進入休眠,需冷量也逐漸開始慢慢積累。但實際上果樹休眠開始的時間要比這早得多,即在落葉前2個月左右的夏末秋初果樹秋梢停長之后就逐漸開始了,到自然落葉時,休眠程度其實已經很深。對于日光溫室桃的促早栽培而言,如何盡早盡快地滿足需冷量的積累、甚至完全不經過需冷量積累直接促使桃樹進入下一輪生長發育是決定日光溫室桃成熟期早晚的關鍵因素。

    本項成果選擇應用的品種最好具備果實發育期短(60~80d)、需冷量低(<700h)、含糖量高(13%以上)、成枝能力強、外觀艷麗等特點的桃樹品種;采用高光效樹形小主干形;通過起壟栽培、隴上地膜覆蓋的栽培方式;采取一系列技術手段促使花芽分化;9月中旬開始落葉;在人工授粉促進有性坐果的同時必須配合無性坐果的技術手段實現了設施桃無需冷栽培。在日光溫室桃無需冷栽培模式秋季10月份升溫期間,采用前期高溫促葉(白天25℃-27℃,晚上8℃-10℃)、后期低溫促花(白天17℃-20℃,晚上6℃-8℃)的方法,與溫度由低到高逐漸升溫法相比,萌芽率由48%提高到了60%,提高了25%。

    研發出了一種日光溫室桃高光效樹形“小主干形”,該樹形無側枝和牽引枝,主干上直接著生結果枝,與日光溫室桃常用樹形主干形、紡錘形相比,同一品種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11%提高到了13.4%,提高了22%。

    日光溫室桃無需冷栽培模式具有技術新穎、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效果極其顯著的特點,該技術可實現日光溫室桃成熟期的極大提前,恰逢春節期間鮮桃淡季成熟上市,可供應春節消費市場和旅游觀光采摘市場的需求,價格優勢明顯,栽培效益潛力大,畝產值可達到6.5萬元以上,是目前日光溫室桃常規栽培技術栽培效益的2~3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效果極其顯著。

     

    主辦單位:廊坊市農林科學院     地址:廊坊市廣陽道285號農林科技大廈     電話:0316-2189909
    備案序號:冀ICP備13021151號-1     公安備案:冀公網安備 13100302000548號
    廊坊市農林科學院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掃碼關注廊坊農科院公眾號
    掃碼關注廊坊農科院公眾號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精品